发布时间:2018-05-16 阅读次数:
----2018年3月30日 在包头市东河区第十七届人大常委会
第三次会议上
高主任,各位副主任、委员:
按照会议安排,现就我区精准扶贫工作开展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东河区下辖2个镇、49个行政村,农业户籍人口8.4万人,其中常住人口1.3万户、3.7万人。截止2017年底,通过扶贫对象动态管理摸底清查工作,首次识别出国家级建档立卡贫困户11户、31人,约占农业人口总量的3‰,分布于7个行政村。
近年来,区政府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工作原则,细化“五个一批”分类帮扶举措,做实“六个精准”工作要求,区、镇、村三级扶贫责任主体协同推进、精准帮扶,全力以赴推动全区精准扶贫脱贫攻坚工程深入实施,初步形成了行业扶贫、专项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扶贫工作格局。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政府高度重视,深入部署各项工作任务
为有序推进我区精准扶贫各项工作,区政府多次召开工作推进会,传达贯彻自治区、包头市相关工作精神;政府常务会2次听取扶贫工作汇报、研究脱贫攻坚议题;组织召开全区脱贫攻坚暨农村工作会议,对全区精准扶贫工作进行了再安排、再部署,确保扶贫工作落实到位。同时,向全区印发了《东河区精准扶贫脱贫攻坚工作要点》,进一步分解工作任务、明确工作责任,指导镇党委政府、包联部门、行业扶贫单位、驻村干部及帮扶干部等扶贫责任主体协同推进精准扶贫工作。
(二)狠抓建档立卡,精准识别确定“扶持谁”
2016年,我区开展精准扶贫脱贫攻坚工程,首次面向全区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经过反复摸底、核查,确定全区相对贫困人口1059户、1948人,分布于33个行政村。2017年3月底全面完成年度建档立卡退出及识别工作,2016年度减少相对贫困人口674户、1239人。
在做好年度准入、退出工作的基础上,按照中央第二巡视组“回头看”反馈意见及自治区党委、包头市委整改要求,编制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打牢东河区精准扶贫基础的工作方案》等专项工作方案,完成了建档立卡“回头看”、精准识别、精准分类等工作,档外新识别相对贫困人口7户、13人,确定年中全区相对贫困人口122户、245人,分布于19个行政村。印发了包含1961名相对贫困人口(其中,2016年1948人、2017年新识别13人)基本信息、健康、教育、社保等56项信息的《2017年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重点信息分类统计表》,并对全区相对贫困户脱贫保障情况(返贫风险)进行全方位监测和数据分析,实现信息共享、动态管理。
按照自治区、包头市关于开展扶贫对象动态管理工作的统一安排部署,我区迅速行动、深入动员,印发了《东河区2017年扶贫对象动态管理摸底清查工作实施方案》,召开了全区2017年扶贫对象动态管理摸底清查动员部署大会,开展入户摸底清查工作,如期完成了摸底清查、数据比对、研判、评议等工作,识别国家级建档立卡贫困户11户、31人,并详细了解致贫原因、生活情况、帮扶愿景等,建立健全贫困户档案,为做好脱贫攻坚打牢基础。
(三)开展结对帮扶,压实责任明确 “谁来扶”
一是健全组织机制,压实帮扶责任。成立了东河区脱贫攻坚指挥部,选派了49名驻村干部,进一步健全组织机制、强化工作考核,科学细致分解目标责任到镇党委政府、包联单位、行业扶贫单位、驻村干部及帮扶干部,形成相互衔接、相互促进的帮扶分工责任体系,逐级压实扶贫责任、逐级落实帮扶举措。
二是干部到村到户,落实帮扶工作。组织全区68家包联单位、883名干部开展结对帮扶工作,组织开展两次节日慰问,捐款、捐助帮扶物资及项目捐助折合投入约68.2万元;组织入户开展行业扶贫政策宣传、张贴扶贫挂历、编制帮扶措施等工作;组织全区60家机关事业单位,选派486名干部,与村民代表组成186个包户小组,形成了上下联动、交叉推进的精准扶贫体质机制,推动各项工作深入实施。
三是动员社会力量,营造良好氛围。充分发扬“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社会扶贫理念,积极组织我区32家企业发扬社会责任,捐款、捐助帮扶物资共计11.5万元,打开精准扶贫新局面,营造了全社会关心的良好氛围。
(四)积极探索创新,多措并举解决“怎么扶”
一是全面推开行业扶贫工作。从行业部门角度出发,组织民政、卫计、人社等9家部门,编制印发了《东河区精准扶贫脱贫攻坚工程行业扶贫实施方案》,并细化完善行业扶贫实施细则,建立健全行业扶贫联席会议制度,通过医疗、教育、政策兜底等35条扶持政策实现脱贫措施全覆盖。
二是积极开展产业扶贫工作。根据我区贫困人口因病致贫、劳动能力弱、居住分散等实际情况,探索“资产收益”与劳动致富特色产业扶贫项目,完成分布式光伏扶贫、伴养殖扶贫2个产业扶贫项目摸底调查及方案编制,通过调研、项目试点、数据分析等夯实项目实施基础,项目实施后将实现多劳多得、不劳兜底。
三是专项开展危房改造工作。结合我区行业扶贫政策,组织多家单位协同,全面清查梳理相对贫困户危房基数,确定符合危房改造标准的24户、985平方米,现已全部改造完成。
四是扎实做好健康扶贫工作。完成1963名相对贫困户医疗保险代缴工作;发放健康扶贫卡1603张;为145名50岁以下相对贫困人口免费体检,并根据体检结果免费发放高血压、糖尿病治疗药物。
五是精准开展专项教育扶贫。坚持“不让一名学生因家庭贫困而失学”,针对相对贫困家庭学生实施寄宿生生活补助、免费午餐等多项补助政策,解决其在校期间食宿问题,并优先享受各类资助政策。为5名相对贫困家庭学生申请助学贷款3.13万元,已全部发放到位;为2名相对贫困家庭学生补贴7万元;为9名相对贫困家庭高中生按一档标准发放助学金1.55万元,为2名相对贫困家庭大学生发放助学金3000元。
六是创新金融“签约”脱贫模式。创新“公司+合作社+贫困户”金融衔接产业“签约”脱贫模式,为2户相对贫困户发放小额贷款6万元;组织6家企业、合作社签约金融扶贫低息贷款75万元,通过优先就业、流转土地、收购农产品、免费提供种苗、产业指导及慰问等多种方式,强化村企带动能力,切实形成贫困户、合作社双向带动机制,带动25户相对贫困户实现增收,有效帮扶相对贫困户从贫困到脱贫到致富。
(五)加大宣传力度
结合业务培训、思想培训、全面摸底清查、专项督查和结对帮扶等工作,全方位加强精准扶贫的宣传力度,全年集中开展政策宣传4次;向相对贫困户、常住农户发放《致广大贫困群众的一封信》、《致广大农民朋友的一封信》,在村内刷写、张贴精准扶贫宣传标语55幅,无死角开展进村、入户实地宣传工作,切实提升政策知晓率和满意度。
(六)加强督导考核
积极对接市脱贫攻坚督导组,设立了东河区脱贫攻坚督查组,定期对全区脱贫攻坚工作进度、质量和成效进行督查,形成层层压实责任、共同推进脱贫攻坚的体制机制。同时,常态化开展各项监督考核工作,提高了发现问题、整改问题的效率,有效保障脱贫攻坚各项工作顺利推进。
三、存在的问题
(一)规划实施项目难度大。我区农村具有地域较广、贫困人口分布不均、村集体经济薄弱的特点,且集体经济辐射带动能力不强,自筹资金困难,导致扶贫项目难以集中规划。
(二)部分贫困户脱贫难度大。我区贫困户中“老弱病残”人员较多,且均存在劳动能力不足、因病致贫的现象,存在“等、靠、要”思想的问题也较为普遍,参与脱贫积极性不高,脱贫难度较大。
(三)低保人口返贫问题明显。由于低保认定办法与精准扶贫建档立卡识别标准不同,一部分建档立卡贫困户因子女名下有车、电费超标等情况不能享受低保,但实际情况依旧贫困。
(四)普通群众医疗救助机制不完善。我区低保人员、特困人员、孤儿和建档立卡贫困户等在医疗保险、重特大疾病、门诊、住院等方面均有相应报销救助机制,报销医疗支出,缓解医疗压力,但其他不属于上述困难家庭突发大病,没有相应的救助报销机制,难以防控因病致贫、返贫情况的发生,且容易因病致贫但不到申报低保或建档立卡贫困户识别期,导致无法享受政策。
四、下一步工作安排
(一)压实责任,稳步推进驻村、社会帮扶等各项工作
一是坚持政府主导,培育内生动力。发挥政府在扶贫开发中的主导作用,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开发,充分调动贫困户主动性和创造性,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劳致富的精神。
二是坚持精准帮扶,做实做准做细。精准研策,因户施策,进一步解决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的问题,将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户、落实到人,实现村有发展目标、户有脱贫项目,切实做到扶真贫、真扶贫、真脱贫。
三是细化目标任务,压实工作责任。大力开展专项督查与年度考核工作,建立奖惩机制,逐级靠实工作责任,形成县级领导、镇领导、帮扶单位、驻村干部“上下一条心,工作一盘棋”的工作格局,根据实际情况调整驻村帮扶干部,促进各级帮扶责任主体履行职责,落实帮扶措施到位。
四是加强资金整合,完善资金管理。组织财政、扶贫、发改、农牧、行业扶贫部门等开展扶贫资金整合交流会议,研究高效整合使用扶贫资金,着力解决缺乏统一规划、项目资金量小、扶贫重点不突出、效益低等问题。针对扶贫领域各部门开展扶贫资金风险防控及工作规范学习讲座,加强统筹协调力度,提高部门在资金管理和项目申报、实施、验收等方面的统筹性、一致性,形成整合项目的良性机制。
(二)精准发力,启动各项帮扶机制、政策措施
一是落实健康扶贫政策措施。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对患病贫困群众实施“一降四提五兜底”政策;全面落实《包头市贫困人口医疗救助实施方案》,建立“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商业保险+民政救助+医疗扶贫救助资金”的医疗综合保障体系;建档立卡贫困户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个人缴费部分和商业保险费用,由区政府全额代缴;全面实施“三个一批”行动计划和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项目。编制《包头市东河区城镇医疗救助实施办法》,除对患有重特大疾病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给予医疗救助外,对突发重特大疾病的农户也给予医疗救助,着力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
二是全面保障安全住房。继续开展危房改造工作,对无房户按照危房改造政策给予全额补贴或寻地建房,彻底保障贫困人口住房安全。
三是落实贫困家庭子女助学政策。加大贫困家庭子女教育助学力度,严格落实各阶段教育免补政策和贫困大学生资助政策,切实减轻贫困家庭负担,确保贫困家庭子女都能享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
四是稳步推进社会扶贫。动员全区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开展献爱心活动,发挥人大、政协平台募捐,为社会爱心人士和贫困户构架爱心桥梁,让贫困户感受到全社会的关怀和关心;通过涉农企业、合作社开展帮联工作,积极引导各类社会扶贫资源向建档立卡贫困户聚集;极争取包头市扶贫基金会支持,鼓励引导民间公益性组织发展慈善事业,帮扶贫困户共享发展成果。
五是提标扩面,保障兜底。兑现农村低保、五保供养、基本社会保障等政策,并针对贫困户放宽标准、延长期限等,切实做到“应保尽保”。严格落实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及商业补充医保等市、区两级政策,组织各部门结合国贫户特点出台2018年新政策,并严格落实政策过渡保障,实现政策兜底全覆盖。
(三)开拓思路,全力提高精准脱贫质量
一是做好产业扶贫。以发展能够增加贫困户收入的产业为主要内容,与当地产业发展思路相结合,有效提升产业发展水平,提升贫困户“造血”能力,有效控制、避免脱贫户返贫。筹备实施分布式光伏扶贫项目,推行“资产收益”、“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等金融扶贫模式,针对贫困人口劳动能力弱、启动资金不足的特点,为贫困户在屋顶安装5000W的光伏发电设备,预计每年收益约7000元,收益年限长达20年;积极动员涉农企业、合作社参与建设集中式光伏电站,解决贫困户建设条件限制问题,通过贫困户自我“造血”评价进行效益分配,消除部分贫困户“等、靠、要”思想,进一步提升光伏扶贫实效。规划实施伴养殖产业扶贫项目,通过收益还本、滚动提升产能等方式,促使贫困户树立多劳多得的思想,进一步增强贫困户脱贫内生动力、脱贫能力。
二是加强金融机构的密切协作。拓宽扶贫资金来源渠道,引导金融机构放大扶贫资金投放规模,降低扶贫龙头企业、农牧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殖大户及贫困户贷款门槛,调动金融资金参与扶贫开发,推动各类扶贫产业项目发展,辐射带动贫困户增收脱贫。
三是坚持“智”“志”双扶。实施党建扶贫、政策培训、产业技能培训3个培训计划,通过党建扶贫,进一步提升村级党组织对扶贫工作把握的精准度,提升基层工作效力;通过政策培训,进一步提高基层干部的政策知晓率,学习扶贫领域的好做法好经验;通过产业技能培训,结合“智”“志”双扶工作,在提高贫困群众政策知晓率及产业参与度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农户自力更生脱贫致富的能力。此外,通过村级广播、发放政策明白卡等,动态、持续宣传精准扶贫政策,营造精准扶贫良好氛围,坚定贫困户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
2018年,正是各项扶贫政策全面发力、扶贫专项工作及项目凸显成效的关键时期,区政府将按照上级的统一安排部署,聚焦贫困户脱贫“两不愁三保障”,进一步细化举措,精准施策,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