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项工作报告
关于东河区文化产业发展工作情况的报告
发布时间:2022-06-21        阅读次数:

人大常委会主任各位副主任委员:

按照会议安排,下面,我代表区政府将全区文化产业发展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东河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代表团的重要讲话精神关于文化和旅游工作特别是文化产业和旅游业融合发展重要论述精神,积极推动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及文商旅深度融合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群众的广泛认可。

经统计,全区有公共文化服务场所144。其中,公共文化服务阵地3家(图书馆、文化馆、西部摄影艺术中心);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109家;文化大院32家。

培育文化娱乐行业经营场所53家(其中,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30家,歌舞娱乐场所23家);体育行业经营场所40家(其中,体育健身场馆10家、台球厅30家);旅游及住宿业经营场所16家(其中,A级景区2家、星级酒店2家、线上住宿业企业1家、星级乡村接待户3家、旅行社8家)。

已公布文物保护单位34处(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13;包头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处);非遗项目名录71其中,自治区级非遗项目名录4项;市级非遗项目名录12项;区级非遗项目名录55;非遗项目传承人78其中,自治区级非遗项目传承人3人;包头市级非遗项目传承人12人;东河区级非遗项目传承人63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夯实文化阵地建设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东河区图书馆、文化馆相继建成并免费向群众开放,完成原村(社区)文化活动室资源整合,建成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109家,配备乐器、音响等各类设施近1000件,依托我区文化团队资源优势,积极打造一批叫的响、拿的出、有看点的知名节庆活动品牌,每年组织、举办各类文化惠民活动超过400,先后打造了西口文化艺术节、老包头庙会、乐享西口情·文化走亲春节、元宵节系列活动老包头风情旅游节南海湿地风情节冰雪节等文化旅游节庆品牌活动。

(二)夯实地区历史底蕴,扩大文物保护成果认真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方针,建立文物保护单位 四有档案,每年开展重大节日期间以及日常文物安全巡查240余次积极开展市级以上文物保护修缮工程,目前,在国宝级文物保护单位阿善遗址及其周边竖立保护碑17郭家巷民居、沙尔沁财神庙马号事件旧址、龙泉寺二期工程、大仙庙修缮工作稳步推进。

)传承地域民俗文化,拓宽产业发展渠道扶持成立沙尔沁镇沙尔沁一村民间艺术协会,为传承和发扬东河区传统秧歌、二人台、打座腔等特色地域文化的搭建了平台。非遗成果转化和推广初见成效,通过开展非遗六进活动、创立扶贫+非遗妇女传统手工业传承培训基地、建立民族手工业特色街区等方式,打造一批具有东河特色的文化旅游创意商品。截至目前,乔家金街民族手工业特色街区已入驻非遗项目12项;六合枕手工坊被包头市授予非公有制经济双创先进集体,培训学员近3000人,组织参与六合枕制作就业妇女近百人;在东莞鳒鱼洲文化创意产业园举办的胡马依北风摄影展暨老包头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累计观展人次达到5000余人次。

(四)推动文商旅融合发展,打造地区发展新动能。统筹整合全区文化、旅游、商业等优势资源,加强文商旅融合发展顶层设计,编制《东河区全域文旅策划和规划项目》;东河区域外宣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在内蒙古电视台天气预报栏目播报东河区“城市名片”,地区文化旅游品牌更加突出。以深入挖掘和展示西口文化、民俗文化及新兴文体旅业态为目标重点推动“包头·福巷”传统风貌街区项目”、南海湿地景区提标升级项目、沙尔沁什大股稻鱼养殖等一批重点文旅项目建设,引入中旅联等行业龙头企业实施“字里音符”全息光影项目,策划了乔家金街西口文化街区创建、东河艺术馆(包头剪纸院)等项目,推动文化内涵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消费力和产业收入。

三、存在问题及短板

公共服务设施设备已无法与全区群众的公共需求相匹配,在场馆(所)建设、设施设备投入、资源建设、人员匹配等方面根据上级指标均有所不足。

是我区文化产业结构不合理,文化业态空白点多,带动文化产业发展作用不强,新兴文化业态和文化产业数字化需要加大扶持力度。

是全区2A级景区均为免费开放,无门票收入,市场化运作及资源优势挖掘不足,需不断提标升级,拉动文旅消费和带动企业发展。

四、下一步工作思路

(一)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推进我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进一步强化部门责任,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结合东河文化特色实际丰富文化服务产品,不断完善“特色鲜明、普惠大众、保障有力、管理规范、运行高效”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切实增强群众文化获得感

优化文化旅游产业布局和支撑。文化提升旅游内涵、以旅游促进文化繁荣,着力打造东部都市农业旅游体验区、南部生态科技康养区、北部人文北梁体验区、中部红色历史传承区的文旅产业框架。重点推动乔家金街整体升级改造项目及包头·福巷文旅商业传统风貌街区项目建设、复盛公字里音符项目落地,统筹北部区旅游资源使用;加快南海景区5A级景区创建,带动提升南部区整体发展活力;加快什大股天禾生态农业稻渔空间”项目建设,打造农旅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示范区。

(三)加大文化旅游产业招商力度立足北梁古城风貌区,重点围绕老包头记忆系列星级旅游饭店、文创产业、精品会展等组织招商项目,与“福巷”、“复盛公”及乔家金街街区形成互补;立足南海湿地景区,重点围绕主题乐园、星级酒店、科普教育、养老康养、体育健身等组织推进多弗集团等招商项目,推动南海地区文化、旅游、生态、科研和商业融合发展。

(四)推动产业配套升级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举办文化旅游创意设计大赛,鼓励建设文化创意设计孵化基地,重点支持创意产品的研发推广,搭建东河区文化创意产品研发交易平台。积极落实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关于推动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支持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新媒体传播推广,鼓励线下文艺资源、文娱模式数字化,推动数字文化产品和服务在公共文化场馆的应用,丰富公共文化空间体验形式和内容。

    汇报完毕


copyright 2015,包头东河人大.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东河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地址:巴彦塔拉大街党政大楼  邮编:014040 蒙ICP备16005763号-1 
您是第

访客